“低端”外籍劳工在新加坡

政见观察员/归宿

图片来源: nextsingapo

大城市的运营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个复杂敏感的问题。人们在享受大城市繁荣和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弊端和问题。大城市既希望吸引“高端”人才,也需要大量“低端”劳动人口,为大城市的繁荣和便利提供支撑和保障。

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自开埠以来,新加坡就大量吸纳外籍劳工,以填补本地劳动力短缺。到2016年底,新加坡已有劳动力367万多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为外籍,绝大多数是所谓的“低技能/无技能”(low skilled/unskilled),从事建筑、制造、物流、家政等“脏、累、险”的“3D”(dirty, de-meaning, dangerous)职业。

和其他一些大城市一样,新加坡既依赖这些“低端”外籍劳工,同时也采取一些措施加以管控和限制。总体而言,新加坡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大量吸收“低端”外籍劳工助推经济,但在经济波动和下滑时期则收紧政策关口,限制他们流入。

三方面的管理措施

新加坡管控“低端”外劳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颁发工作准证(work permit)。新加坡规定,月收入在2000新元以下的外籍劳工,只能通过企业申请工作准证。该准证有效期2年,经过延期后可以达到6年。外籍劳工持工作准证期间不能变更工作,家属也不能来新加坡。

其次是征收劳工税(work levy)。根据招募外籍劳工性质和数量的不同,新加坡向企业征收数量不等的劳工税。其中,对于大量招收“低端”外籍劳工的税率更高。

第三是实施配额限制(dependence ceiling)。根据行业性质的不同,新加坡政府给予企业外籍劳工工作准证的数量也不同。在制造业中,配额数量可以达到40%,而在建筑业中,配额可以达到80%以上。对于招募劳工数量超过规定配额的起企业,则需要向政府支付更多的劳工税。根据经济形势不同,通过调节劳工税率和企业的配额限制,新加坡可以对外籍劳工的总体数量和分布进行调节,达到总体调控的目的。

外籍劳工的作用

外籍劳工对于新加坡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外籍劳工使新加坡的劳动力结构更为完善,帮助新加坡经济实现多元化,对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也贡献颇多。在1992-1997年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外籍劳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3%。而在亚洲经济危机新加坡经济增速降至3.1%期间,由于新加坡限制外籍劳工流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仅有0.1%。

外籍劳工在填补新加坡劳动力空白的同时,事实上也促进了新加坡本地劳工就业增长。

研究进一步发现,持工作准证的“低端”外籍劳工数量每增加1%,新加坡本国的高技能和低技能就业群体数量分别增长2.6%和1.4%。这其中一些是使用外籍劳工而直接增加的就业机会,另一些则是外籍劳动力参与就业给新加坡本国群体带来的收入溢出效应。同时,外籍劳动力特别是“低端”外籍劳动力的使用,也让新加坡降低了整体工资水平,增加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负面影响和应对策略

尽管如此,新加坡也认为“低端”外籍劳工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方面,大量使用“低端”外籍劳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多,影响新加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加坡普通市民对外籍劳工的排外情绪也有所上升,各类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2013年时,新加坡还曾发生南亚裔劳工骚乱事件,在新加坡历史上相当罕见。

与此同时,一些“低端”外籍劳工在新加坡还面临被剥削、劳动权益无法得到完全保障等问题,引发国际劳工和人权人士批评。

鉴于此,新加坡通过主动调节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自动化、提高最低工资鼓励本地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市场等方式降低“低端”外籍劳工比例,已取得一定效果。

妥善疏解安置“低端”劳动力,只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个方面。从新加坡的例子可以看出,提前进行研究筹划,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的缓冲作用,利用政策进行长期的引导调节,要比单纯的行政命令、短期的“运动式”执法有效地多,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矛盾激化。在很多时候,“善为”要比单纯“有为”更重要。

参考文献
Chia Siow Yue “Foreign Labor in Singapore: Trends,Policies, Impacts, and Challenges”(2011). Philippine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udies,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 2011-24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