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很美好想移民?也许只是信息不对称

政见观察员/杨鸣宇

图片来源:Nigel Tadyanehondo/Unsplash

教育?居住生活环境?空气,还是食品安全?

这些可能都是促使人们考虑的移民,离开中国的原因。事实上,有相当比例富人有意移民海外的新闻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普通人或中产阶级的移民动机则鲜有报导,遑论严谨的学术研究分析。

追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是人的共性,没有理由认为富人和普通人会有根本差异,但在既有的研究移民的文献中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它假设移民行为总是理性的,这意味着它以人们对于想要移民国家的认知是正确无误的为前提,而这点在现实中却经常无法得到保证。换言之,假如修正了人们对国外的认知,移民的意愿是否就会降低呢?

在最近一篇发表在《东亚研究》(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的论文中,研究者就同时利用调查实验和社会调查两种方式分析了上述的研究问题。研究者首先询问了受访者“假设有机会到国外学习、工作甚至移民,您有多大兴趣?”。受访者可以表示“没兴趣”、“只学习工作,不移民”、“对移民有一定兴趣”和“对移民有强烈兴趣”。接着受访者被要求对包括美国在内的8个发达国家的诸如人均收入、失业率、收入不平等和空气食水污染等社会经济指标进行估算。

举个例子,比如说“以下那一个选项最接近2014年美国的人均年收入?”a) 21,000 USD; b) 44,000 USD; c) 67,000 USD d) 90,000 USD。正确答案是b。在进行编码时即为0。高于这个选项即为高估,按高估程度编码为1或2。反之即为低估,编码为-1或-2。研究者由此得到一个衡量国外经济社会认知情况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假如受访者的平均得分为0,说明认知偏误情况平均。否则便是系统性高估(大于等于3)或低估(少于等于-3)。

首先进行的是社会调查,分析样本来自一间高校里的1200位学生。在控制了一系列人口背景变量后,回归结果是认知指标得分越高,就越倾向移民。对于那些最想移民的人而言,回归结果的预测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指标得分由低变高,移民的意向也由0.013升至0.044。社会调查的分析结果虽然初步确认了对国外社会经济认知情况和移民意向存在相关关系,但这并不能排除另一种解释可能,即恰恰是那些最想移民的人最容易“美化”对国外的想象。

为了排除这种可能,研究者再进行了另一项调查实验。这次受访者的职业更多元,包括了工人、农民、个体户、专业人士和公务员等。他们被随机地分配至对照组和控制组,两者的唯一区别是在回答完国外社会经济认知的问题后,前者会受到正确答案(假如受访者本身回答错误的话)。结果显示信息修正仅对对国外情况存在系统高估的受访者“有用”,降低其移民意向0.224。调查实验的发现总体而言和社会调查在结果上没有大的差异,但因为多了信息修正这项操作。对国外社会经济认知偏误多寡和移民意向高低就能被视为是因果关系,否则的信息修正将不应该起作用。

考虑到对国外情况存在认知偏误的情况在中国可能颇为普遍,这项研究于是带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启示─打消移民念头的最好方法并不是隔绝国外的信息,而是提供更准确无误的真实情况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Haifeng Huang, “Who Wants to Leave China?”,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2017, 17:191-213.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