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事件与网络民族情绪

王英妮/政见观察员

模特一觉醒来发现在中国其他工作被取消,因为各大品牌对和 D&G 有瓜葛的人避之不及。D&G在淘宝和天猫旗舰店下架。据估,D&G当天损失就高达3600万欧元。恶搞D&G的“Dead & Gone”图片在网上蹿红,有商业头脑的年轻创业者已在淘宝卖起Stefano的Instagram截图手机壳,售价37元。

感谢参与D&G“未遂大秀”的这位模特,在网络上从第一视角还原事情经过。一双筷子、写有“NOT ME”红色字母的图片……这些都成为前不久D&G事件的重要符号,也成为网络民族情绪的出口,掀起了一场必将成为世界互联网历史一部分的重磅事件。

筷子源自发布在D&G社交媒体平台的视频——亚裔女性模特用筷子吃披萨及意式甜卷等食物,男声旁白:“用小棍子形状餐具,来吃伟大的意大利传统玛格丽特披萨饼”。视频发布后,D&G创始人Stefano Gabbana对话截图曝光,充斥着他对中国的攻击和侮辱。

D&G在微博上发布的Not Me图片,背景为创始人Stefano Gabbana辱华言论截图

民族主义情感与特定视觉文本存在密切联系,正如这起事件中的“筷子”。作为视觉符号,“筷子”是中国人乃至亚裔民众集体身份认同的唤起物。

D&G辱华事件后,各家媒体纷纷对筷子所代表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央视新闻发布微视频《你真的懂中国筷子吗?》,被称为“讲好中国故事、应对文化偏见的高级回应”。

这正是学者邱林川提出的“图像驱动的民族主义”。不过,网民在社交媒体时代已经不满足于对图像进行转发、评论这样的简单反应,而是主动将复杂事件简单化为表情包或对图像剪切编辑,以其实现更广泛传播。这就是所谓的用户生产内容(UGC)。

充斥社交媒体平台的UGC代表了网民的热情,也存在着失真和误读。

由视觉传播唤起的感情具有天然非理性特征。剥离语境的传播生态中,来源不明的图片、真假难辨的“现场”,感染力往往耸人听闻。此次事件中,文化背景差异是否导致理解不同、遣词造句是否造成误解以及背后深层原因被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民族情绪巨大声浪。

200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文化视觉化”公开课发生“历史版画辱华”事件。“去语境化”网络传播中,由于正值中日关系敏感时期,这一静态历史图像与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齐齐哈尔发现关东军化学毒剂等事件联系起来,将彼时网络民族情绪推向高潮。

引发巨大争议的日本浮世绘,平壤会战被俘的清军战俘遭日军斩首。原图名“暴行清兵斩首图”

2018年的事件后,网友在D&G微博致歉声明下评论道:“以前我买不起你,现在你配不上我。”“买不起”“配不上”两个词传递了太多信息,突出了又一个网络符号:西方奢侈品。在这场对决当中,道德高地上的民众抗议辱华,也在形式上与象征着财富地位的奢侈品决裂。

常识告诉我们,国外奢侈品商店中,一半以上的产品卖给中国人。而这些人前往国外购买奢侈品的原因却是省了关税,“图便宜”。

买不起,还要去国外“图便宜”。或许有人还存在一种“穷人思维”,需要标签来给予内心安全感,譬如名牌包、譬如高档手表,在形式上宣布“脱贫”。这种心理的矛盾之处显而易见。语言、文化、技术等条件限制导致信息不对称,加之财富分配不平衡。D&G事件就是一个导火索,引发饱满情绪宣泄而出。

参考文献
周逵,苗伟山.竞争性的图像行动主义: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一种视觉传播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6,38(11):129-143.
郭小安,杨绍婷.网络民族主义运动中的米姆式传播与共意动员[J].国际新闻界,2016,38(11):54-74.
《我在 D&G 大秀的后台,亲眼目睹了整个大厦崩塌》,Vice中国,
https://mp.weixin.qq.com/s/x7ZBgyZg5pFD-K-Y43hSiQ
《假如中国人不那么喜欢洋名牌儿》,财新博客,http://xinluduwu.blog.caixin.com/archives/193166?cxw=IOS&Sfrom=Wechat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