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当四个孩子的全职爸爸的 | 针尖多味听觉馆

这是针尖|多味听觉馆与界面文化(微信ID: Booksandfun)合作推出的关于母职的系列播客节目,不定期更新。这是第三期节目。

王菁(美国莱斯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傅适野(界面文化记者)/主持

武玉江(日本立教大学政治学博士生,四个孩子的父亲)/嘉宾

王菁/声音剪辑

傅适野 于灵歌/文字编辑

“你是一个男人,你应该出去挣钱。”

“堂堂一个男子汉,为什么要呆在家里帮孩子洗尿布?”

在武玉江在家做全职爸爸的那段时间,他不止一次受到来自家中亲戚以及朋友的质疑。武玉江目前和他的瑞典妻子以及四个孩子生活在一起。他有过两段婚姻,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是他和前妻所生,另一个是他和现在的妻子所生,而妻子还带着两个孩子。最大的孩子13岁,最小的则是4岁半。

在常人眼中,一个家庭中的父母有各自的 “分工”和“角色”:男人就应该赚钱养家,而女人则在家照顾孩子;父亲就应该是威严的、理性的、不苟言笑的,而母亲则是温柔的、感性的和善解人意的。不过,当社会对女性和母职做出规定的同时,其实也限制了男性和父职。

在这一期节目中,“非典型”父亲武玉江现身说法,和我们聊了聊他的育儿经历以及这背后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意涵。由于自身的求学和生活经历,武玉江曾在日本、德国以及瑞典生活,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政治学的专业背景,畅谈了这些国家的育儿和社会福利政策。同时,我们也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到了中国式家庭和代际关系在孩子成长方面造成的影响。

你会听到:

-养育孩子没有“理性爸爸”和“感性妈妈”之分

-北欧的社会福利政策是怎样避免“丧偶式育儿”的

-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造成的育儿压力

-如何理解父职这一概念?

-如何理解中国式家庭的行为模式和父母分工?

-北欧女性地位的提高:六七十年代的平权运动以及社会福利系统的改变

-为何日本、韩国和台湾以及中国的大城市生育率持续低迷?

-中国特有的隔代育儿现象以及问题

-军备竞赛式的中产育儿带来的焦虑

本播客为针尖|多味听觉馆与界面文化合作出品内容。想知道文化界的大情小事?想阅读深度的文艺评析?想了解时下热点和热点背后的思想议题?界面文化,每天一篇,为你呈现最优质的文化原创内容。你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ID:Booksandfun),也可以在微博和豆瓣搜索“界面文化”。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针尖(ID: zjianorg),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podcast和豆瓣上找到我们。或添加微信号soundcommune加入微信群,与我们一起戳破泡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网易云音乐收听,或在豆瓣搜索名为“针尖”的用户,或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针尖”或手动添加https://cnpolitics.github.io/radio/mig/feed.xml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