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初印象:这个模范生好fancy | 针尖多味听觉馆

鸽子/文

二零一七年七月的暑假,鸽子前往马来西亚西部的几座城市,背包旅行了几天。同一时间,小水母在中国的西北,带着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任务,走访了许多小众有趣的地方。她们在南下北上的旅行中,用声音记录下了各地的独特风味。

暑假结束之前,欢迎来针尖多味听觉馆做做客,跟随第一季「南下北上」的脚步,感受东南亚的氤氲暑气和西北的苍茫大地。

点击“此处”收听。

暑假去东南亚旅行,听上去可能不是个好主意。身边朋友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注意防晒。

在大马的时候,每天早上一出门,总叫人想起一支来自印尼的小众后摇乐队的名字:Under the big bright yellow sun,「在大大的亮晃晃的金黄太阳底下」。

只要不下雨,就是烈日当头啊。

一个周日早上,我在乔治市的椰脚街那片儿闲逛。一口气看了潮州会馆、清真寺、印度神庙、观音庙。纯白的、传统的、精致的、古香古色的,来回变换。神奇。

头顶热带白晃晃的太阳,有种致幻的功效:我到底是在一个穆斯林国家呢,还是印度的早市?街上的华人面孔熟悉又陌生,老人说着福建方言似乎又不是。

看路牌,混着马来文、中文、英文,还有阿拉伯字体。走到一条名字里带有China的街,带着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上面好几种语言写,「最早期中国商人经营贸易的大道」。

有多早呢?跟乔治市的创建一样古老。178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船长弗朗西斯·莱特登陆,从吉打苏丹手中获得槟榔屿创建乔治市。「华人先驱辜礼欢从吉打带领五百名男丁、妇女和小孩移居槟城。」

受到早年的殖民影响,作为自由港的乔治市,商业贸易日趋繁荣。勤劳致富的华人,移居的印度劳工,还有涌入城市的马来人……不同族群和宗教的人群聚集起来。80年代,英国作家奈保尔在大马旅行,写他来到槟榔屿的第一印象:「除了英国人拥有的大片种植园、工厂之外,华人也随处可见。……知名品牌的工厂、繁忙的市镇,不时展现出优雅。」

如今,位于马来西亚西岸的槟城州是马来西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的华人人口占总人口的40%以上,是马来西亚唯一一个华人是第一大族群的州。也难怪大马的华人朋友会告诉我说:「槟城是个很Chinese的地方啦。」

如果只沿着吉隆坡、马六甲、槟城这些西岸城市旅行,几乎不需要太多英语,你发现华人的料理、中文说明、服务人员甚至挑选讲中文的uber司机。但可别忘了,马来西亚全国人口最多的是占总数六成以上的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剩下的两成是华人,还有接近一成的印度人。

若是在吉隆坡,想见识到人口之多样性,去大商场走一走就好了。在双子塔连接的KLCC,(Kuala Lumpur City Centre),简直要让人目眩神迷。一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D. Kaplan) 所写:「在吉隆坡,绚丽的高档购物中心宛如商品拜物教的祭品。双子塔大楼里,各色人种穿梭其中,马来穆斯林女子把头发藏在五彩缤纷头巾里,印度女子身穿同样漂亮纱丽,华人女子则身穿西式洋装。」

这位哈佛学者还写到自己的同事——「如果亨廷顿看到购物中心里呈现出这一番光鲜亮丽、四海生平的景象,也许会感到感动吧。」

冷战的结束的90年代初,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竞争将告一段落,最后世界会演变成文明-文化间的冲突与竞争,他尤其担心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会与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现代化道路,发生冲突。

可是现如今,最时髦的穆斯林,大概就是马来西亚穆斯林了。美丽的头饰会登上时尚杂志,马来女子裹着头巾也会为手机牌子做广告,西方商业社会该是什么样,这里就是什么样。尽管宪法中规定伊斯兰教是官方宗教,但如果你以现代化那些条条框框来比对,市场经济、民主政治(马来西亚现在是选举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市民社会、个人尊严……似乎马来西亚更像一个「世俗国家」而非「伊斯兰国家」。毕竟,马来西亚这个多文明、多种族的地方,与情况类似的斯里兰卡和斐济相比,已经难得地超过四十年没有族群暴动,被称为「穆斯林世界的模范生」。

也是在马来西亚,我第一次参观清真寺。在乔治市的甲必丹清真寺,披上提供给游客的袍子,听志愿者姑娘为我介绍基本的教义和情况。她英语讲得铿锵有力,发音很短促,唱起经来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声音很美,音调高高的,富有一股正义感。

没有礼拜的时候,寺里看上去很空旷。没有任何神像,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板,廊柱似乎是为穿堂的微风做准备。我穿着墨绿的长袍子,走一圈就热了。志愿者姑娘长衣长裤裹得严实,毫不疲倦地迎来送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带我们参观完,还体贴地叫我们去有空调的游客中心喝水。想起我大马的华人朋友开玩笑说过,「我小时候不理解,以为这些马来女生衣服里都藏着小风扇」。

头巾和衣饰变换款式,但与穿着符合现代审美服饰的华人相比,穆斯林女子的衣着依然「保守」。在人口一百五十万的吉隆坡,愈来愈多穆斯林女子喜爱保守的衣着。实际上,马来西亚自建国以来,伊斯兰文化一直有复兴的趋势,甚至愈演愈烈。

这位时髦的「模范生」,仍然面临着全球化与现代化带来的种种挑战。

针尖第一期节目里,鸽子从她走过一个街区说起,与小水母聊了聊处在不同文明交汇点的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族群、文化、宗教并存的地方给人带来的神奇感受。

你会听到:

椰脚街语音日记

路牌和方言

参观清真寺初体验

时髦又现代的马来穆斯林

多元信仰与经济政策

全球化中的马来西亚

相关链接: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杜维明 《全球化与文明对话》

奈保尔《信徒的国度》

Robert ·D·Kaplan 的文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针尖(zjianorg),也可以在豆瓣、网易云音乐、podcast各个平台找到我们。如果你有想说的,可以留言或搜索添加微信号soundcommune, 加入针尖多味听觉馆听众群,与我们一起戳破泡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