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领取】庆祝“国际开放获取周”,我们翻译制作并免费提供一本精品电子书
2017年10月23-29日是第10个国际开放获取周(Open Access Week),这是全球学术界、出版界、图书馆界的重要活动。
Open Access的意思是,将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免费向全球共享。目前,普通人要想获得一篇学术论文,往往需要向学术出版商支付高昂的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的传播,在学术界的思想资源和大众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Open Access运动,希望做的就是拆掉这样的高墙。
致力于“拆掉知识的高墙”的政见团队,不仅完全支持Open Access运动的理念,而且希望将其进一步发展:不仅要让普通人可以免费获取学术论文,还要让他们读得懂学术论文里面的精华内容。这正是我们的定位和初衷:让普通人也能很方便地了解学术界做出了哪些研究成果。
作为“拆掉知识的高墙”的一部分,我们还开启了对英文书籍进行众包翻译+免费出版的模式。此前,在作者张玮玉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翻译、制作了《粉丝公众》一书的中文版并提供免费下载。
现在,我们非常高兴地推出第二本翻译作品:《劳工的全球化》。和《粉丝公众》一样,这本书也得到了原作者的大力支持,以及十名译者的倾心参与。我们还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邱林川教授的指导和支持。
以下是这本书的简介和下载方式,祝各位阅读愉快!
书名:劳工的全球化(LIVE WORKING OR DIE FIGHTING: How the Working Class Went Global)
作者:保罗·梅森(Paul Mason),英国记者及电影制作人。著有《稀土元素》(Rare Earth)—— 一部关于中国的小说,以及将于 2017 年以中文出版的《后资本主义:我们未来的指南》(Postcapitalism: A Guide to Our Future)。他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之夜》栏目(Newsnight)的经济编辑,并曾供职于第四新闻频道(Channel 4 News)。
翻译:政见众包翻译组 赵宇超 杨硕 吴蓄涵 李静云 彭欣 王不动 张舒语 张立 邓一鸣 费竖心
项目指导:邱林川
项目执行:张烨
文字校对:张烨
图书设计:钱争予
中文版代序
2012年年底,我偶然读到保罗·梅森的这本新书。书中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人物,更有超越主流话语的大历史观,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看完全书,我萌发了一个念头:这本书应该译成中文,让同学们和草根行动者们都可看到!
这念头来自我的阅读体验:该书不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更用生动的笔触调动读者情绪,令读者得以跟随来自第三世界(包括中国)、英美西方的劳工运动关键人物,在历史长河中逆流而上,重新建构出全球工人阶级的集体叙事。
这念头也来自我的教学经验:我在香港和美国从事了十多年新闻媒体与全球化教学,但从未碰到这样一本书。它深入浅出,从西方左翼视角串联欧美劳工运动历史与全球南方亚非拉各国的苦难现实。它还特别关注中国 —— 从 1920 年代的上海工运到 21 世纪初的深圳工伤工人 —— 以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当代国人对资本主义的体验是极为特殊、极不具代表性的。各国人民,包括 1949 年前的中国人,大都经历过资本主义带来的奴役、萧条、战乱和野蛮。然而,在后毛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国人,其生命记忆是中国式资本主义在 1980 年代以来,持续扩张的三十年。 这期间,社会主义被妖魔化,劳工运动被边缘化,似乎只有资本和市场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
保罗·梅森是当下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左翼资深记者、社会活动家,也涉足小说、戏剧等文创媒体领域。这本著作让我们跳出狭隘的“中国经验”, 看到全球资本主义的真正面目,更看到劳工运动原来不只属于少数领袖人物,也不是孔武男性的专利。星星之火,姐妹兄弟,工友们的血泪汇聚成 1819 年英国彼得卢屠杀和 1927 年“四一二”惨案的血雨腥风,也汇聚成 1871 年巴黎公社和 1886 年芝加哥工运的电闪雷鸣。
以史为镜,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过去的故事,还有当下的压迫、歧视、分化、隐忍、妥协、抗争、团结和革命。原来全球化不一定是大企业与官僚国家间的游戏。全球资本在建造帝国霸权的同时,也在不断生产出自己的掘墓人:一个遍布全球的工人阶级。其重心正是作为“世界工厂”的当代中国。
北京的新工人艺术团说得好:“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将来。”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谁是“我们”?“我们”中国和“他们”外国有什么关系?今天的“我们”如何理解过去和未来的“我们”?保罗·梅森的答案是阶级的、辩证的、历史的。“我们”是所有的劳动者。“我们”勤劳坚毅、不计小我、目光远大、不怕牺牲。
这本书讲述的是“我们”的故事。听故事的各位,欢迎你们成为“我们”。由衷感谢政见团队组织众包翻译计划。你们让我美梦成真。特别感谢为此书中文版问世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译者。你们让中文世界的读者可以阅读到这本价值独特的著作,让“我们”可以去共同想象、共同实践出一个新的世界。
邱林川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2017 年 8 月 7 日,于安徽德懋堂
下载链接
在政见公号后台回复“电子书”获取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发表回复